“我从2013年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声乐,当时的办学规模比较小,声乐班不足10人。”刘维春回忆初到寿光市老年大年时的情景,百感交集。面对如今蒸蒸日上、规范发展的老年大学,时间将他的思绪拉回到十年前……
学校里的“热心肠”
刘维春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,初到老年大学就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员管理工作。开学后的第三周,校长王效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“刘班长,我把声乐班交给你管理,干出成绩是你的,需要什么帮助尽管来找我!”
那时,老年大学的社会知名度不高,每学期报名的学员不多。刘维春只要不上课就每天主动开着车走街串巷,动员大家报名上老年大学,每动员一个人,要花费大量时间详细介绍老年大学。为全力以赴宣传老年大学,他要在街头巷尾等很长时间,到了饭点就买几个包子,一看到有老年人路过,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赶紧冲上前打招呼。有时遇到犹豫不决的人,刘维春热情地说:“您先上车,我带您去老年大学看看,您要不满意,我再送您回来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刘维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,老年大学声乐班不断壮大。学员多了,事情也就多了起来。随着《学员守则》的制定,学员管理日趋规范化,声乐班学员渐渐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,学习积极性更高涨。
2018年,寿光连降暴雨。目睹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,刘维春紧急组织老年大学部分学员,主动请缨去饭店帮厨,为抢险救灾官兵做饭、送饭。他们冒着30多度的高温,热火朝天地在厨房烹饪可口的饭菜。在被洪水侵袭的艰难送饭路上,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饭菜送到救灾一线。看到浑身被泥水和汗水浸透的抢险官兵,在连续奋战数小时后蹲在路边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,刘维春心疼得落下了泪水。
艺术团的“服务员”
刘维春不仅很热心,在学校组织活动等方面也提了很多宝贵建议。2015年,从中央到地方掀起老干部、老年人歌咏比赛热潮,刘维春发现比赛项目基本都是独唱、二重唱,还有京剧、吕剧选段,大合唱节目比较少。他觉得应该借此机会着手建立老年大学自己的合唱队伍,并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。刘维春将这个想法汇报给校长,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寿光市老年大学艺术团成立,刘维春担任团长。 为迎接寿光市第一场合唱大赛,刘维春精心组织并担任领唱,每位团员充分准备、默契配合,积极筹备,在这次两千多人参加的合唱比赛中,寿光市老年大学艺术团的《过雪山草地》《长征不怕远征难》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。刘维春抓住机会趁热打铁,带领艺术团加快排练进度,在寿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文艺比赛中,老年大学艺术团的舞蹈《四德歌》脱颖而出,一路过关斩将荣获第一名。此后,艺术团先后参加群众周末大舞台、消夏晚会、老干部春晚等各类公益演出,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。 每次演出,刘维春既要准备演出,又要尽心尽力协助学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,忙碌的身影奔波在台前与幕后。“给大家服务好,是我的本分。”每当演出结束后,面对团员们的感谢,刘维春一边忙前忙后给大家递矿泉水,一边笑呵呵地说。
声乐路上的“追梦人”
“我从小就喜欢唱歌,但不懂演唱方法,是老年大学圆了我的声乐梦,两天不唱歌就觉得生活里缺了点色彩。这么多年,我非常感激老年大学声乐老师们对我的帮助。”刘维春自从走进老年大学,在多位声乐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,十年来始终保持每天练唱的习惯,为了不打扰家人和邻居休息,他经常与几位声乐同学相约去公园唱歌,遇上严寒酷暑就自己跑到地下室关上门练习。刻苦用功的劲头,换来了声乐造诣的突飞猛进和精神上巨大的获得感。如今,刘维春对声乐的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早已了然于胸,他经常通过画图和亲自示范的方式帮助新学员纠正发声问题,在老年大学的声乐追梦路上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初心不与年俱老,奋斗永似少年时。“生命不息,学习不止,老年大学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。我深深地热爱她,我要继续在声乐的追梦路上奔跑,以实际行动歌唱‘桑榆晚’的深沉之美,谱写‘霞满天’的壮丽之观!”
来源:《老年教育·长者家园》2023年8月号